中華民族進入20世紀,發生了多起(qǐ)震撼人心的重大曆史事(shì)件。首先是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三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其次是通過國共合作,中國共産黨作爲抗戰的中流砥柱,領導各族人民經過八年抗戰,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了中國;最後是以毛澤東爲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浴血奮鬥,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miàn)貌煥然一新。而新中國的建立,主要是通過革命武裝鬥争反對反革命武裝而實現的,是通過“農村包圍城市”,從“槍杆子裏面(miàn)出政權”。

長期艱苦的革命鬥争,經過血與火的生死考驗,中國誕生了一批著名的開國將(jiāng)帥。他們英勇善戰,不怕犧牲,功勳卓著,成(chéng)爲人民英雄。正是在這樣的曆史進程中,一個莊嚴的曆史時刻終于到來:1955年9月27日,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和紫光閣國務院禮堂舉行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次授銜授勳儀式。那是一個多麽令人振奮和激動的曆史瞬間:五星紅旗在中南海迎風飄揚,毛澤東主席的巨幅畫像和國旗懸挂在主席台上方,莊嚴的共和國國歌在授銜大廳奏響,開國將(jiāng)帥們軍容整齊,一個個精神抖擻,英氣勃勃。毛澤東在懷仁堂爲朱德等10位元帥授銜,周恩來在紫光閣爲其他開國將(jiāng)領授銜。

這次授銜的開國將(jiāng)帥共有1048名,其中授元帥銜的10人,他們依次是: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xiàng)前、聶榮臻、葉劍英。授大將(jiāng)銜的10人,他們是: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赓、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授上將(jiāng)銜的5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補授1人,共57人。授中將(jiāng)銜的17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補授1人,共177人。授少將(jiāng)銜的800人,後又多次補授,累計達1360人。在這些授銜的開國將(jiāng)帥中,有兩位將(jiāng)軍最引人注目,他們是上將(jiāng)甘泗淇和少將(jiāng)李貞。李貞是開國將(jiāng)帥中唯一的一位女將(jiāng)軍,她和甘泗淇是全軍唯一的一對授將(jiāng)軍銜的伉俪。在那天的授銜儀式上,甘泗淇身著(zhe)嶄新的“55式”將(jiāng)軍禮服,佩戴上將(jiāng)軍銜,風度儒雅,舉止不凡;李貞身著(zhe)嶄新的“55式”女將(jiāng)軍禮服,氣質高雅,英姿飒爽。周恩來親自把上將(jiāng)軍銜授予甘泗淇後,又把少將(jiāng)軍銜授予李貞。周總理握著(zhe)李貞的手,親切地說道(dào):“祝賀你,李貞同志,你是我們新中國第一位女將(jiāng)軍

啊!”李貞充滿感激之情,她說:“總理,這是黨和人民給我的榮譽,我絕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毛澤東在懷仁堂親自爲10位元帥授銜授勳,并親切接見全體將(jiāng)帥。當他來到李貞面(miàn)前時,親切地和她握手,向(xiàng)他們夫妻表示祝賀,給予鼓勵。
在授勳儀式上,身經百戰的甘泗淇還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甘泗淇(1904-1964),原名姜風威,别名炳坤,湖南甯鄉縣黃材鎮塅溪村(甯鄉清十都(dōu)月山楠竹山)人。1918年就(jiù)讀于雲山學校,成(chéng)績優異。1924年,考入湖南法政專門學校(後并入湖南大學)。次年,加入共産主義青年團。1926年,由姜夢周介紹加入中國共産黨。1927年春,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0年回國,在上海黨中央秘書處擔任俄文筆譯。1931年5月,被(bèi)派往蘇區,先後任湘贛省委宣傳部部長、中國工農紅軍獨立第一師黨委書記。其時,國民黨反動派發動第三次“圍剿”,他同獨立第一師其他領導者一起(qǐ),率部與紅三軍團特務營、河西教導隊配合,殲敵公秉藩師一個團,俘敵近千。随後,轉戰贛南,屢戰皆捷。1932年,甘泗淇任湘贛軍區政治委員兼省委宣傳部部長。翌年,任湘贛省蘇維埃政府财政部部長兼國民經濟部部長、紅六軍團政治部主任。1934年,甘泗淇任紅軍第十八師政治委員,參加長征。次年,代理紅六軍團政委。紅二、六軍
團會合後,任紅二方面(miàn)軍政治部主任。在賀龍的主持下,于1935年元旦與李貞結爲夫妻。抗日戰争時期,甘泗淇任八路軍一二O師、晉綏聯防軍區、陝甘甯晉綏聯防軍政治部主任等職。
1947年,甘泗淇任晉綏野戰軍政治部主任時,發現并總結第一縱隊三五八旅創造的“訴苦”“三查”政治整軍經驗,迅速推廣到各所屬縱隊,提高了部隊官兵的政治素質和戰鬥力。次年春,在宜川西南瓦子街戰役中,晉綏野戰軍一舉殲滅胡宗南部近3萬人。毛澤東發表《評西北大捷兼論解放軍的新式整軍》的講話(載《毛澤東選集》第4卷),号召全軍推廣晉綏野戰軍政治整軍經驗。1949年,他任第一野戰軍政治部主任,轉戰華北、西北各地。抗美援朝戰争中,甘泗淇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從朝鮮回國後,甘泗淇任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當選爲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1964年,甘泗淇突發心髒病逝世,終年60歲。
在授勳儀式上,身經百戰的巾帼將(jiāng)領李貞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李貞(1908-1990),湖南浏陽人,1908年1月生于浏陽永和小闆橋鄉一個貧農家庭。1926年受當地黨組織的教育,帶頭剪掉辮子,參加支援北伐軍的活動。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産黨。曆任浏陽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會委員、婦女部部長、婦女團政委、紅六軍團和湘鄂川黔軍區組織部部長等職。她先後參加了毛澤東在浏陽領導的秋收起(qǐ)義、湘贛和湘鄂川黔根據地反“圍剿”鬥争,參加了紅軍長征。抗日戰争時期,李貞奉命東渡黃河,奔赴抗日前線,曆任八路軍婦女學校校長和陝甘甯晉綏聯防軍組織科科長。解放戰争時期,她任晉綏軍區政治部秘書長、西北野戰軍政治部秘書長,參加了保衛延安和解放大西北等重大戰役。新中國建立後,李貞參加了抗美援朝戰争,任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秘書長,與丈夫甘泗淇一道(dào),夜以繼日地在異國他鄉繼續戰鬥,建立了新的曆史功績。1953年回國後,她任防空軍政治部幹部部部長。
李貞作爲一名革命女戰士,從1927年跟随毛澤東參加秋收起(qǐ)義到抗美援朝回國,可以說經曆了黨的全部革命武裝鬥争。她在1955年被(bèi)授銜爲全軍唯一的一位開國女將(jiāng)軍,這是黨對她的曆史功績的一個充分肯定。據說當時有在軍隊中工作的女同志對授予李貞少將(jiāng)軍銜表示不服氣,消息傳到彭德懷元帥處,對此,彭德懷在一次軍隊高級幹部的會議中說:李貞同志從參加秋收起(qǐ)義至今,一天也沒有離開黨的武裝鬥争,一天也沒有離開軍隊,如果還有誰超過李貞,我向(xiàng)毛主席請示,授她爲中將(jiāng)軍銜。據我所知,沒有哪個女同志能(néng)夠超過她。1957年,李貞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shì)檢察院副檢察長,爲軍隊法治建設做了大量工作。1964年2月5日,剛過花甲的甘泗淇因積勞成(chéng)疾,被(bèi)猝然發作的心髒病奪去了生命。李貞悲痛欲絕,洞悉丈夫心思的她,決心化悲痛爲力量,繼續忘我地勤奮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李貞與林彪、“四人幫”進行了堅決的鬥争。1975年10月,她任總政治部組織部顧問,并享受大軍區副職待遇。李貞是中共七大候補代表,于1949年8月至10月作爲正式代表在北京參加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并于1949年10月在天安門城樓觀禮台出席了新中國開國大典。李貞是黨的十三大特邀代表,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一、二屆全國婦聯執委和第三屆全國婦聯主席團成(chéng)員、第四屆全國婦聯執委常委。1990年3月11日,李貞將(jiāng)軍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82歲。新華社發布消息評價她:“不愧爲中外聞名的傑出的中華女性,身經百戰的巾帼將(jiāng)領。”